张东晓 近两年来,台湾当局对美国“宙斯盾”舰偏爱有加,台湾军方特别是台湾海军更是不顾台湾经济的持续低迷、民众的强烈反对,使尽浑身解数游说所谓“立法院”增加军费开支,购买“宙斯盾”。 那么,“宙斯盾”究竟为何物?威力如何?台湾当局为什么对其如此青睐?在今天的《军营漫话》节目中,我就要来和您聊聊这个话题。 “宙斯盾”是美国最先进的舰载区域防空系统之一,它装有先进的SPY—1型相控阵雷达,能够同时跟踪200多个空中目标,并且可以同时引导导弹攻击18个目标,抗干扰能力强,命中率也很高,装有此种系统的舰艇,主要用于航母编队区域防空,火力强大。仅一艘这类舰的防空火力,在它的作战区域内,足可以抗击一个航空兵师的临空轰炸。正因为如此,一些“台独”分子对“宙斯盾”舰垂涎三尺,想用“宙斯盾”为其政治阴谋撑起一把“保护伞”。美国的一些反华势力也投其所好,推波助澜,妄图把卖给台湾“宙斯盾”舰当作21世纪遏制中国的一个筹码。 可是,“宙斯盾”真有这么神?果真能成为“台独”势力的保护伞吗?其实,世界上万物都没有绝对性,再坚固的“盾”也有刺穿它的“矛”,我们不妨揭开“宙斯盾”神秘的面纱,来看看它“缺憾的五面”: 一是“宙斯盾”对雷达探测的依赖性很大。“宙斯盾”系统的核心是SPY—1型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对目标的搜索、跟踪和对导弹的引导都依赖于这个雷达系统,该雷达系统采用当今最先进的相控阵体制,天线收发的电子扫描信号,对频率、方向、相位等参数的随机性和选择性都很强,使目前常用的引导式干扰机和回答式干扰机难于发挥作用,目前世界上没有有效的有源干扰手段,但该雷达本身就是一个大功率的电磁辐射体,又密集安装在紧凑的舰桥表面,在遭受电磁脉冲弹攻击或被导弹击中时,则可当场成为一堆废铁。随着世界各国军队电子战能力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拥有火力硬摧毁的高技术兵器,“宙斯盾”的生存将不可避免地遭到新的挑战。再比如,假设这类型舰遭到反辐射导弹和反舰导弹同时进行的复合饱和攻击,如果雷达开机,则该系统就为反辐射导弹提供了明显的信号源,如果使用关机,也就无法组织拦截,则可能被反舰导弹击中。 二是天线低矮,视野受限。雷达是靠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能量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跟踪的,发射机电磁波传播不到的地方则无法进行探测,舰载相控阵雷达工作在微波段,属直型的直射波。其天线的承载平台是在军舰的舰桥上,在军舰的上层建筑的表面“贴”上了几个相控阵雷达天线阵列,相对在桅杆顶部和预警机上的雷达天线位置较低,直射波更容易受到地球曲面的影响,在低空和超低空会形成一定范围的雷达盲区,当发现超低空飞行的反舰导弹时,距离往往已经较近,不能从容地组织拦截,如果有超低空掠海飞行能力的反舰巡航导弹,再加上反雷达涂层和海浪杂波的作用,就会给“宙斯盾”及时截获、跟踪、拦截目标增添意想不到的难度。 三是反导弹能力差。“宙斯盾”舰装有68枚标准II式防空导弹,该导弹属第二代防空导弹,它的主要作战任务是拦截作战飞机,因为三代作战飞机巡航速度都是高亚音速比较容易拦截,但超低空突防的超音速导弹由于目标小,飞行速度快,又是利用雷达盲区隐蔽接敌,使有效拦截的难度骤然增加,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爱国者”是第三代防空导弹,实践证明,拦截高空入侵的“飞毛腿”导弹战果并不理想,第二代防空导弹能多大程度上对付超低空高速目标,其成功率值得怀疑。而一旦使用先进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其有效拦截的成功率就更值得怀疑了。 四是拳多臂短,被动防御。“宙斯盾”舰单独作战时依然表现出护舫舰的特色,系统虽然可以对多目标同时进行拦截,但受到标准II型防空导弹最大射程70公里的限制,如果对手在70公里以外发射反舰导弹,则飞机在其防空火力圈之外,也就是说,只要改变临空轰炸的方式,就可以大大减少损失。对此,“宙斯盾”鞭长莫及,只能望“机”兴叹了! 五是“宙斯盾”难以隐蔽,近海作战容易遭爱袭击。大家知道,“宙斯盾”舰的作战任务主要是远洋区域防空,为舫母编队护航,这类舰吨位大,吃水深,自给力强,但在海况复杂的近海作战就显得过于庞大、笨重,预警力下降,极可能遭受袭击而“在阴沟里翻船”。比如一旦遭受先进潜艇的自导鱼雷攻击,只要一枚重型鱼雷击中,就可丧失作战能力或被击沉。此外,该舰价格昂贵、技术复杂、对操作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要求高,列编后形成战斗力需要很长时间,战备完好率也将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总之,“宙斯盾”舰的作战能力的确先进,但也绝非坚不可摧,更不可能“一盾遮天”,成为“台独”分子的保护伞。一些“台独”分子们一心想把“宝”压在一两件先进武器上,本身就是对历史的教训缺乏反思,显得滑稽可笑。人民解放军曾用“小米加步枪”的劣势装备打败“飞机加大炮”的对手,靠的是众望所归,靠的是民心士气,台湾当局只有为民族大义着想,为台湾民众的长远利益着想,顺应历史潮流,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祖国母亲的怀抱才是台湾人民的真正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