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世界各国海军主要先进濒海战斗舰


日期:2004-06-13 20:18:39|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铭瑞   前言:美国海军2004年5月27日宣布分别给予通用动力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约7800万美元和4600万美元的合同,要求它们对未来濒海战斗舰(LCS)进行最终系统设计,使这项代表美国海军作战转型计划组成部分的濒海战斗舰(LCS)进入原型建造阶段。   世界各国目前正在发展下一代海上舰艇,其中未来“濒海战斗舰”(LCS)广受关注。主要是近来美国军事力量转型中,为应付新的作战形式需要,对于海上力量需求,重点提出发展能够适用于近海作战的舰艇,才掀起一股热潮。其实,最早开始着手设计建造“濒海战斗舰”是瑞典、英国和挪威等国,已经正式推出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类型舰艇:瑞典“维斯比”(Visby)级传统型轻护卫舰、英国“海神”(Triton)号三体型试验船、挪威Skjold (盾牌星座“Shield”)级气垫双体导弹快速巡逻艇。虽然采用不同的船体结构,但它们共同特点是:全隐形、高航速、适航性极强、自动化程度高。瑞典、英国和挪威设计制造的这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舰艇,还是美国正在发展进行竞标的高速“濒海战斗舰”的参照原型。   一、 世界各国发展“濒海战斗舰”的原因   1、 瑞典和挪威发展小吨位“近海战斗舰”用于自身防御   从作战指导思想看,瑞典和挪威等国发展“濒海战斗舰”用于自身海滨防御。从技术上看,已经研制成功的“濒海战斗舰”:1999年4月下水的挪威Skjold(“盾牌星座”Shield)导弹快速巡逻艇吨位是260吨,专门根据挪威群岛和峡湾遍布的海岸地形,去实施搜索和监视敌方潜渗兵力并利用自身隐形能力接近、交战;1999年6月下水的瑞典“维斯比”级隐形轻护卫舰吨位是600吨。主要用于反水雷战和反潜战,但第五艘将会配备直升飞机后主要用于攻击和反水面舰艇战斗角色。   2、英国发展大吨位“濒海战斗舰”,具有远洋能力,用于军事作战在敌方近海水域部署   英国海军为发展“未来水面舰艇”(FSC) 的需要而建造一艘“海神”号三体技术论证船。2000年3月下水的论证船是将来全比例护卫舰三分之二尺寸,而且是艘非军事船舶,但在海上能够运送“集装箱式”海军军事系统,也就是可以随时武装用于军事需要。预定2013年进入英国海军服役并且代替22/23型护卫舰。英国海军还准备进行多方面发展,如小型直升飞机平台登陆舰(Mini LPH)、快速部署支援舰和配有舰载机具有航空作战能力的隐形舰船。   英国海军因为经常参加诸多军事行动,因此发展护卫舰型“濒海战斗舰”,能够横跨大洋。  3、美国近几年决定发展争议近十几年的“近岸舰队”,用于近海作战的“濒海战斗舰”成为关注的焦点   美国海军官员和防务专家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组建“近岸舰队”的构想,但一直争议不断。从作战现状看,美军战舰从1960年越南战争以后,除用于少量小冲突以外,美国海军至今还没有面临直接对抗这些近岸威胁的局面。接着冷战结束和前苏联强大的远海舰队瓦解,美国海军在全球水面上没有任何实质威胁。因此反对者认为美国强大的水面舰队具有足够的打击力量,发展组建“近岸舰队”是多余的,重点还是航空母舰等大型舰艇上。   但是从90年代海湾战争开始,美国舰队在敌对方海岸水域进行军事行动。所有的作战已经是近海,并沿着海岸,而且大量威胁日益增多。不只是礁石和浅滩等恶劣水域环境,主要还有敌对武力大量数目、种类繁多的武器。美国海军舰船在最近三十年损坏五艘,都发生在近海水域:三艘被水雷损坏(都在波斯湾,一艘在1988年,被伊朗破坏;二艘在1991年,被伊拉克破坏),一艘被一枚反舰导弹击中(波斯湾,1986年) 和一艘被自杀小艇炸弹炸坏(也门,2000年)。   拉姆斯菲尔德担任美国国防部长后,由于“近岸舰队”能在敌方水域灵活、快速的进行作战,尤其在一些大型舰艇无法靠近的恶劣环境中发挥作用,美国军方对组建“近岸舰队”设想开始支持,在2001年底开始了相关的筹划和设计工作。美海军作战部部长于2002年6月14日公布了“21世纪海军:新时代作战概念”转型文件。为了应对近海挑战,海军正在制定新概念,以解决对陆地攻击(诸如火力圈)、战区防空和反导、水下战(包括建制内反水雷)等作战问题。美国海军认为需要新的思想、新的装备和新的舰船。美国海军因为“濒海战斗舰”将会必须航行横过大洋,远距离到达需要部署的地方,所以海军设想的“濒海战斗舰”不是一种较小舰船,而是2,000-3,000 吨等级军舰。   4、美国海军发展“濒海战斗舰”是为了全面实现网状战斗力量分布共同作战方式构想   美国发展“濒海战斗舰”的目的不仅是像英国一样具有远洋型近海作战能力,还将是美国军事力量网络化和全球化作战的重要组成。在美国海军“21世纪海军:新时代作战概念”转型文件中,美海军转型构想提出部队网络化和全球作战概念,通过创新的概念和技术,把海洋、陆地、天空、空间和计算机网络空间,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综合到一起,极大地提高精确、抵达、连接能力。美国海军的水面作战舰队的转型,需要非常有能力的多任务驱逐舰、先进巡洋舰和新种类聚焦任务“濒海战斗舰”。在近海作战空间中,美国海军构想采用网状战斗力量分布共同作战方式,将来的舰队将会突出迅速能力,并且使海军和联合特遣部队指挥官能够支配近海的作战空间。  网状战斗力量分布涵盖远征机动力量、地面炮火、陆军或海军所附属的空军部队、水雷战和特种作战。采取大规模、压倒性联合军事力量并且向岸上递送,这种能力完全能够阻止、牵制或者击败任何攻击者。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不超出近海几百海里区域内,联合特遣部队使用这种能力去引导军事行动,支持联合海军的作战力量提供反潜艇、反水面和反空中能力。控制伸展的滨海范围,从公海到海滩,到那些能够直接从海上攻击、支援和防护的内陆范围。   二、世界各国已经下水的几种类型“近海战斗舰”的特点   1、 瑞典“维斯比”(Visby)级传统型轻护卫舰   瑞典海军发展“维斯比”级轻护卫舰,是世界上第一种全隐形护卫舰,计划建造五艘和一个第六艘保留选择。前四艘用于反水雷战(MCM)、反潜战(ASW)和巡逻等多种任务,最后一艘舰艇将会主要用于攻击和反水面舰艇(ASuW)战斗角色。“维斯比”级用于近海作战,因此吨位较小,约600吨。单船造价约1.1亿美元。   (1)、瑞典“维斯比”级轻护卫舰发展历史   为瑞典海军建造的“维斯比”级隐形轻护卫舰由瑞典著名的考库姆(Kockums)公司(德国HDW的一个附属公司) 承担,在考库姆公司卡尔斯克鲁纳(Karlskrona)船厂装配。第一艘“维斯比”级轻护卫舰在1999年6月8日下水,在2002年3月配备武器和战斗系统交付给瑞典国防装备管理局(FMV),进行服役前操作试验和战斗系统试验。将在2005年1月进入瑞典海军正式服役。第二艘在2003年6月下水,后续建造将以每年一艘的建造速度交付,五艘“维斯比”级舰计划在2007年之前交付给瑞典的海军,在建造第六艘上有一个保留选择。   第五艘舰艇将会搭载一架直升飞机,瑞典海军可能选择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A109M型直升飞机,在舰上起飞、着舰和补充燃料。已经进行舰上机库的设计工作。   (2)、瑞典“维斯比”级轻护卫舰设计特点   “维斯比”的设计已经把精力贯注在尽最大可能获取光学、红外信号、水声学和水声信号等方面最小值,还包括水面下电位和磁场特征、压力场特征、雷达横截面和有源发出信号的减少抑制技术。“维斯比”隐形轻护卫舰具有经过精心设计非常好的隐身能力,能应付最新、最尖端的雷达和红外监视探测装备。在不施加干扰时,平静的海况被探测距离22公里;在恶劣海况被探测距离13公里。施加干扰时,平静的海况被探测距离11公里;在恶劣海况被探测距离仅8公里。   船体材料采用多层结构,主要由一个碳纤维和乙烯层压材料组成的一个PVC核心构成。船体材料提供很高的强度和硬度,低重量和很好的冲击强度,低雷达和磁场信号特征,还能吸收电磁波。   (3)、瑞典“维斯比”级轻护卫舰指挥控制系统   “维斯比”级的CETRIS C3(命令、控制和通信) 系统采用萨伯技术公司(SaabTech)的沃克绰尼斯(Vectronics)公司9 LV Mk3E战斗管理系统、MAST决策支援辅助系统和综合通信系统所组成。9 LV Mk 3E以开放式系统体系结构为基础并且使用“视窗 NT”操作系统。萨伯技术公司CEROS 200雷达和光电火控系统用于“维斯比”舰而且将会完全整合到作战管理系统之内。   通信系统具有大容量数字通讯转换、语言互连和数据通信能力,由丹麦(Danish)公司和默尔斯克(Maersk)数据保护公司共同发展。系统提供内部通信或开放同盟区频带和对外通信,由多种无线线路和陆基网络构成。   (4)、瑞典“维斯比”级轻护卫舰作战系统   “维斯比”级轻护卫舰最初将不配备防空导弹系统,但是稍后可能装备一套,如萨伯·博福斯动力公司RB 23 BAMSEA近程防空导弹或雷声公司发展型“海麻雀”近程防空导弹。   “维斯比”级轻护卫舰将装备八枚萨伯·博福斯动力公司RBS 15反舰导弹用于海上作战。导弹安装位置将会低于甲板并且通过专用发射舱口来保持舰艇隐形。导弹发射时产生的废烟将会在隔离管道中被处理。   “维斯比”级轻护卫舰装备使用ASW 127毫米火箭推进榴弹发射器、深水炸弹和鱼雷。装有三具400毫米鱼雷管用于Tp 45反潜自导引鱼雷发射。萨伯·博福斯动力公司正在发展 ALECTO多任务投放装置用于配备“维斯比”舰。投放装置将会能够分别施放鱼雷干扰器、箔条和红外诱骗弹。   “维斯比”级装备“博福斯”57毫米70 SAK Mark III多用途舰炮。舰炮具有一个完全自动装载系统包括120发发射就绪弹药。舰炮最大射程17,000米,射速达到220发/ 分钟。   “维斯比”级将会携带萨伯·博福斯水下系统公司远程操纵潜水器(ROV)用于猎雷和STN Atlas Elektronik“长尾鲛”远程操纵潜水器用于水雷处理。猎雷远程操纵潜水器是“双头鹰”(Double Eagle)Mk III型的一个发展。“维斯比”级轻护卫舰将会配备由加拿大信息处理设备公司(CDC)制造的“长蛇座”(Hydra)多种声纳套件。综合数据来自无源拖曳基阵声纳、双频有源可变深度声纳(VDS)、舰体安装声纳和远程操纵潜水器。   (5)、瑞典“维斯比”级轻护卫舰传感器系统   爱立信公司制造的“海长颈鹿”(Sea Giraffe)AMB 3D C-波段多任务雷达提供空中/水面监视、跟踪和目标显示给武器系统。具有3D敏捷的多波束技术为特色并且能处理多重威胁,范围一直到20,000 米,仰角一直到70°。电子反干扰设备(ECCM) 能力包括超低的天线旁瓣和频率/编码两者灵活性。天线旋转速度用于监视30转/分和用于空中防御60转/分。配备I-波段海面搜寻雷达和I/J波段火控雷达。电子支援措施(ESM)使用EDO侦察&监视系统公司制造的CS-3701战术雷达监视系统 (TRSS) 。   (6)、瑞典“维斯比”级轻护卫舰推进技术   “维斯比”级推进系统安装使用一套由柴油发动机与燃气轮机组合的混合推进系统(CODAG)。来自汉尼卫尔公司(Honeywell)四台TF 50燃气轮机和两台MTU 16 V 2000 N90柴油发动机连接到二套变速箱驱动二组Kamewa 125 SII喷水推进系统,喷水系统能产生21,480轴马力的动力。高速时用4台燃气轮机提供动力(16,000千瓦),最高持续速度可达35节;低速时用2台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2,600千瓦),提供15节速度用于长时间续航。装有方向舵和船首推力器用于港口操作。还装有减摇鳍装置来保持稳定性。   (7)、瑞典“维斯比”级轻护卫舰规格数据   瑞典“维斯比”级轻护卫舰,全长:73米;舰宽:10.4米;吃水深度:2.4米;排水量:600 吨(全部);最大航程2,300海里,15节航速;最高速度38节(最大)35节(持续的);典型全体人员43名(7名官员,36名普通船员)。   瑞典考库姆公司与诺斯罗普·格鲁门船舶系统公司签署一个合同,参加诺斯罗普·格鲁门领导的团队,用于水面战斗DD(X)未来系列产品的要素“濒海战斗舰”设计。诺斯罗普·格鲁门使用“维斯比”级护卫舰当作设计基础用于“濒海战斗舰”投标,但在初步设计竞争中没有被美国海军选中。   2、英国“海神”(Triton)号三体型试验船   “海神”号三体试验船是英国海军发展未来海面战斗船(FSC) 护卫舰的需要而建造的一艘技术论证船。预定2013年进入英国海军服役并且代替22/23型护卫舰。“海神”号是世界最大的以电动机产生动力的三体船,全长90米和船宽22米。“海神”号由QinetiQ(原国防评估与研究中心,即DERA)所有,投资2,000万美元设计和建造去用于量化结构和适航性能。   (1)、英国“海神”号发展历史   在1998年8月,英国国防部颁发一个承包合同给沃斯珀·桑尼克罗夫特公司(Vosper Thornycroft)建造三体船,被称为RV(研究船舶)“海神”号。试验计划主要目的去研究和确定三体结构船体线型的适航性。于2000年3月下水,8月底交给国防评估与研究局。   一系列试验从2000年10月开始,试验的第一个阶段有指导的检查和证实军舰的结构性能。2001年8月,“海神”号使用一架英国海军“山猫” Mk 8直升飞机成功地完成一系列着舰和起飞试验。2002年9月,“山猫”Mk 8直升飞机又成功完成了海上航行补给(RAS) 、结构载荷和适航性试验。成功地证实三体船设计完全等效于一艘单一船体船舶,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操作。“海神”号在使用过程中,如普通试验船一样用于一定的军用和商业范围。“海神”号在一定范围能被用作海军系统的一个测试台,包括声纳浮标、小型拖曳水下系统、电子战和开发信号控制技术。   有趣的是,“海神”号下水后还参与进行一系列科学试验活动。在2003年9月用于QinetiQ 1计划去打破一个载人气球世界高度记录。计划引导指示一个巨大的氦填充气球到达132,000英尺的目标高度,氦填充气球面积9英亩而且充气后像帝国大厦一样高。试验开始后由于氦填充气球上出现一条8米长的裂缝,第一次尝试记录失败,下一次尝试预定在2005年。   (2)、英国“海神”号三体船设计的优点和应用   三体结构船体线型和传统的单一船体对比,期望获得一些优点:减少成本、减少各类信号特征,重要的是减少加速阻力;增加长度,给予更多的稳定性;上甲板拥有更多的空间, 能用于飞行甲板和配置机库用于直升飞机和附加装备,将来还能配备舰载武装直升飞机。90米长的三体结构论证船的船体外壳板和刚性加强的纵骨符合结构约束条件。主船体和驾驶台甲板采用钢结构。   在不同的操作条件进行一个全面的压载系统适应试验。“海神”号的船体结构将会承载“集装箱式”试验设备。飞行甲板强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去容纳一架“山猫”直升飞机,而且能够操作无人飞行器。   目前三体船发展的推动力量是为了应用到护卫舰规模的舰艇。已经建成下水的“海神”号三体试验船的尺寸是将来全比例护卫舰三分之二尺寸。已经进行用于其它任务概念研究,包括用于海岸巡逻。还进行用于未来船舶发展概念研究。举例来说,发展设计小型直升飞机平台登陆舰(Mini LPH)、快速部署支援舰艇和配备舰载机具有航空作战能力的大型隐形舰船。   (3)、英国“海神”(Triton)号动力系统   推进系统由二台2 Paxman 12 VP185 2 MW 柴油发电机产生电力,带动二台350千瓦电动舷侧推进器和一个单独的主螺旋浆。重新制造的定距螺旋浆使用复合材料。五浆叶复合材料螺旋浆直径2.9米,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较厚的浆叶来减少振动和声学特征。Dowty 螺旋浆公司加工桨叶和Watrsila推进技术公司制造镍铝青铜合金旋毂。   目前正在研究制造将来使用的电动力装置,包括交流永磁主电动机设备、一个蓄电池/燃料电池舱、飞行甲板、燃气轮机和交流发电机组。还将会配置综合技术桅杆。在进一步提高舰体隐形方面采用多种措施,如发动机在船体之间排气减少热特征的方法,也利用商业现成的材料和服务来实现低噪音和减小雷达信号特征。   (4)、英国“海神”(Triton)号导航、通信和试验仪表系统   “海神”号导航套件使用ARPA(自动雷达标绘自动智能数据系统)包括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斯佩里”船舶信号桥柱(Bridgemaster)E S-波段和X-波段平面格网雷达。装有二套诺斯罗普·格鲁门(利通资源勘探仪器公司,Litton)公司LMX400 GPS接收机,弗朗诺(Furuno)公司远程导航系统(罗兰)-C接收机,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电子海图系统和船长GDS 101回声探测器。卫星通信系统包含诺斯罗普·格鲁门(Litton)公司Inmarsat-C和Inmarsat-M和Nera Inmarsat-B。还装有多普勒测程仪、传真通信天气接收装置、调制解调器和传真设备。值得注意的是还将安装非常先进的由荷、德、加三国联合研制的“APAR”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探测距离为150公里,水平搜索的距离为75公里。其功能有地平线搜索、海面和空中搜索,能同时跟踪250个目标。   (5)、英国“海神”(Triton)号三体船规格数据   英国“海神”号三体船的近似数据,全长:95米;水线长度:90米;侧船体水线长度:34米;船宽:20米;主船体船宽:6米;侧船体船宽:1米;最大吃水深度:3米;排水量:800吨;续航力:20天(3000海里),以12节航速;最大航速:20节;推进方式:柴油机电力推进单轴定距螺旋浆连同独立的侧船体推进器,具有非常高的操作灵活性;电力供应:440V 60 Hz、230V 60 Hz、115V 60Hz;甲板机械起重机安全工作负荷:1200公斤在8米提升高度和4000公斤在4米提升高度;辅助船只:全长7.3米工作艇,“太平洋”钢壳充气橡皮艇(RIB)和MSA救生艇;英国“海神”号全体人员12名,另外还有12位科学家在船上进行研究实验工作。   美国海军为了研究“海神”号三体结构船体线型用于大型“未来水面舰艇”的发展前景,美国国防部和英国国防部达成协议,在“海神”号海试期间进行长达18个月的合作,船载用来评估其性能的数据采集传感器和计算机系统都是由美国方面提供的。英国“海神”号实验船上有二个实验室。一个实验室舱安装美国海军的试验仪表系统(TIS)收集数据,包括风速和方向、温度、浪高、船体运动、舵机、机舱控制、导航和环境。TIS系统能记载超过400组数据通道在20 Hz,200 Hz或2,000 Hz的采样参数。所有的数据时间标记来自一个全球定位系统时间同步信号。TIS传感器包括:Miros WAVEX波高雷达、TSK波高雷达、Trimble AGPS 系统、AGI风速和环境监测系统。另一个实验室舱用于普通试验用途。   3、挪威Skjold(“盾牌星座”Shield)级导弹快速巡逻艇   挪威海军“盾牌星座”级快速导弹巡逻艇特点是高速度、信号特征小、小尺寸和重武器负荷和海滨战斗能力。“盾牌星座”级采用气垫双体船型艇身(表面效应)和使用喷水推进提供高速度和适航性。“盾牌星座”级构造上广泛采用复合材料和雷达波吸收材料,以及其它技术手段来实现出色的隐身性能。挪威“盾牌星座”级隐形导弹快速巡逻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巡逻艇,采用全新技术概念,因此在技术发展方面代表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向。   (1)、挪威海军“盾牌星座”级发展历史   挪威Kvaerner Mandal公司建造的“盾牌星座”级舰艇的第一艘KNM “盾牌星座”级(P-960)在1999年4月启用。2002年6月挪威政府核准额外建造五艘“盾牌星座”级舰艇。在2003年7月正式订立合同。一系列舰艇将会在Umoe Mandal造船厂建造,计划交付从2006年到2009年。   (2)、挪威海军“盾牌星座”级操作能力   “盾牌星座”级的一个重要的能力是隐形操作近海作战能力,特别适用于挪威的群岛和峡湾海岸地形,去实施搜索和监视敌方的潜渗兵力和利用自身隐形能力接近、交战。“盾牌星座”级浅滩吃水深度0.9米-2.3米,允许舰艇选择非常浅的水域,这是其它舰船无法航行的。   (3)、挪威海军“盾牌星座”级的“气垫双体船”(Air Cushion Catamaran,ACC)设计   “盾牌星座”级舰艇的构型使用一种“气垫双体船”(ACC)设计,是表面效应船(SES) 技术的一个先进变体。“气垫双体船”以一个双体船型艇身连同在船体之间的一个空气垫为基础,而且已经成功地应用到1994年交付服役的挪威海军Oksoy 级猎雷/扫雷舰艇。当与常规船体或半潜船体构造比较,“盾牌星座”级船体低浸水面积提供一个改良程度的抗冲击性和重要地减少波浪阻力。   在空气垫作用下升高的船体减少磁性部件的磁场特征,结合双体气垫结构船体线型和喷水式推进装置提供非常高和完全响应的可操纵性。重要的系统已经备份以提高生存性,而且船舶能设定使用一套发动机组保持操作。   得益于汽垫双体结构有一个0.9米低吃水能力,提供一个有利条件能通过浅滩近岸水域,当撞击水面或其它碎石堆时具有低易损性,还能抵抗水雷爆炸冲击。   “盾牌星座”级船体采用复合结构。内外多层船体使用纤维增强塑料由玻璃纤维和石墨多层粘合布组成,边缘使用乙烯树脂和聚酯树脂。一个节省原料和工序的制造方法应用于建造过程中,包括真空辅助树脂注塑。碳纤维和石墨填充材料已经被选择用于横梁、桅杆和支承结构,这些需要高抗拉强度。举例来说用于舰炮和光电设备和雷达武器指挥站等的支承结构。   (4)、挪威海军“盾牌星座”级舰体隐形技术   雷达波吸收材料已经大面积用于船舶上的承载结构。采用雷达波吸收材料与普通结构涂抹雷达波吸收材料(RAM)覆层到外表面技术相比,能减轻重量。“盾牌星座”级外表采用小平面技术,外观没有直角结构和很少的定向反射表面。舱门和舱口是表面嵌入式,嵌入式舷窗没有可见的围板(窗口边缘)并且安装雷达反射屏蔽格网。   (5)、挪威海军“盾牌星座”级西尼特(SENIT)2000作战管理系统   挪威海军六艘“盾牌星座”级舰艇的指挥控制系统使用轻型Senit 2000 作战管理系统,由法国舰艇建造局(DCN)国际公司(现在的Armaris公司)和Kongsberg防卫/航空宇宙公司共同发展。这套系统也被选择用于挪威海军Hauk级快速巡逻艇。Senit 2000作战管理系统使用的操作模式用于近海作战并且能和由Aeromaritime公司提供的战术数据链11号和16号共同操作。Senit 2000对突然出现的空中威胁提供快速的响应,例如直升飞机或采用掩护手段突然出现的飞机。   (6)、挪威海军“盾牌星座”级舰载导弹系统   挪威“盾牌星座”级导弹快速巡逻艇携带八枚Kongsberg NSM反舰导弹,这种导弹主要发展用于“盾牌星座”级巡逻艇和Fritjof Nansen级护卫舰。NSM反舰导弹装备一个红外成像自动导引弹头并且射程超过150公里。“盾牌星座”级近程防空系统使用欧洲导弹设计局舰载型“西北风”轻型红外制导防空导弹,一套双联发射装置将会在甲板上或在一个平台位置部署。舰载型“西北风”轻型导弹装备一个3公斤弹头射程4公里。挪威“盾牌星座”级Oto Melara 76毫米快速舰炮用于对抗飞机和其它舰艇,舰炮快速发射速率高达120 发/分钟,能发射多种射程16公里和重量6公斤的炮弹。   (7)、挪威海军“盾牌星座”级传感器系统   萨伯技术公司Ceros 200雷达和光电射击控制系统提供射击控制给导弹和舰炮。Ceros 200系统包括一套Ku-波段雷达目标追踪系统、闭路电视(CCTV)摄像机、热象仪、电视追踪系统和激光测距仪。挪威海军已经授予合同给泰利斯公司,制造海军系统MRR-3D- NG G-波段多任务雷达和联合敌我识别(IFF)系统。MRR-3D NG雷达操作由监视模式和自动防御模式共同构成,使用自动模式转换。在监视模式中,MRR-3D-NG雷达能在达到180公里的范围发现目标;在自动防御模式中,能在70公里的一个半径内监视并且追踪任何威胁目标。   (8)、挪威海军“盾牌星座”级对抗措施   由EDO侦察&监视系统公司制造的CS-3701战术雷达监视系统 (TRSS) 提供电子支援措施和雷达告警接收机 (RWR) 功能。“盾牌星座”级将会装备德国Buck Neue Technologien 公司MASS(多种-装药软杀伤) 诱骗系统。MASS在时间交错组态发射多达32枚全频谱火箭对抗反舰导弹和制导火箭。   (9)、挪威海军“盾牌星座”级燃气轮机推进系统   “盾牌星座”级主要使用喷水推进方式,吃水非常浅和操纵性能出色。喷水推进系统正常情况下由燃气轮机驱动,但是也能被小型柴油发动机驱动用以减少红外特征。喷水系统的矢量喷嘴能够独立地去操纵“盾牌星座”级巡逻艇侧向移动,因此“盾牌星座”级没有侧舷螺旋浆或艏舷螺旋浆。“盾牌星座”级具有敏捷、灵活的操纵性能,甚至能在高速航行中转过急弯。   “盾牌星座”级原型采用由二台柴油发动机和二台燃气轮机组成的混合推进系统(CODAG),二台罗尔斯·罗伊斯艾利逊(Allison)公司571 KF燃气轮机,每台额定6,000千瓦;二台辅助MTU 6 R183 TE52柴油发动机,额定功率275千瓦。混合推进系统驱动二组Kamewa喷水推进系统,喷嘴长度2-80厘米可调。二台MTU 12 V TE92升力风扇发动机,额定735千瓦,驱动空气进船体之间气垫内。一个计算机受控“垫航控制系统”(ride control system)控制气垫在一个0.5米水柱高度(water column)。另外,还有一台440V 60Hz 3相4极228千瓦发电机用来提供电力。  新系列“盾牌星座”级混合推进系统将会增强动力,安装使用四台普·惠公司燃气涡轮机,两台ST18M额定2 x 4,000千瓦和二台ST 40 M额定2 x 2,000千瓦,驱动二组Kamewa喷水推进系统,也有两台MTU 6 R TE92操纵发动机,额定370千瓦。   (10)挪威海军“盾牌星座”级规格数据   挪威海军Skjold(“盾牌星座”Shield)级导弹快速巡逻艇,全长:46.9米;艇宽:13.5米;吃水深度:0.9米-2.3米;排水量:260吨;最高航速:55.5节。   在2002年9月,“盾牌星座”级导弹快速巡逻艇在美国完成一个 13个月的测试,允许美国海军研究“盾牌星座”级设计技术概念。舰艇参与美国海军研究代表处美国海军航空兵武器系统部(NAVSEA)和海军研究局的一系列海上演习和大量试验。这是一个双向作用结果,美国海军考察“盾牌星座”级能力和性能用于美国海军转型的一部分包括“濒海战斗舰”发展。“盾牌星座”级成为由雷声公司(Raytheon)领导的“濒海战斗舰”投标团队的设计基础。已经成功的通过初步设计竞争。   4、美国海军正式开始发展“濒海战斗舰”(LCS)   美海军作战部部长于2002年6月14日公布的“21世纪海军:新时代作战概念”转型文件中,美国海军要发展“近岸舰队”,主要是建造新型快速“濒海战斗舰”。为美国海军设计的“濒海战斗舰”,充分吸收借鉴了众多国家已经下水的“濒海战斗舰”优点和设计思路,而且针对美国军事需要而加以改进,尤其在设计时力争克服这些舰艇已经显露出来的弱点,使各方面性能达到最优。   (1)、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采用“集装箱式”模块化结构,发挥多任务能力   美国海军新的船级设计用来进行近海军事行动的“濒海战斗舰”,需要一种小型驱逐舰或护卫舰,但是“濒海战斗舰”将会比平常的护卫舰更加快速。设计竞争现在正在进行中,而且海军正在期待早日获得这种2,000-3,000 吨等级军舰。操作方面非常自动化,以便全体人员能在一百名以下。布置不同的“集装箱式”模块,对于设备和武器能很简便的进出换装。因而一艘“濒海战斗舰”能变成一个大“集装箱”,采用不同“集装箱式”模块,来用于不同的军事部署和作战需要。“濒海战斗舰”非常适合用于水雷清理,装备反水雷系统装置,能发挥扫雷舰作用;“濒海战斗舰”能够装备传感器和武器发现并且攻击潜艇,用于反潜战;“濒海战斗舰”使用舰炮和火箭,提供火力支援给靠岸军队;“濒海战斗舰”也同样适合“海豹”特种部队登陆或其他的海陆装备突击队型军队;“濒海战斗舰”附加另外的通信装置,因而可以担任一艘指挥船;“濒海战斗舰”具有极强的隐身能力,装备先进传感器系统和电子设备,能在近海浅滩航行具有敏捷、灵活的操纵性能,能用于情报,监视和侦察(ISR) ;“濒海战斗舰”可以仅仅简单携带供给用于在岸上的军队,承担运输任务;甚至可广泛应用到非军事领域,执行本土防御/海事拦截操作;美国“濒海战斗舰”设计制造厂商还准备用于出口交易。这些都是理论,出自现在已有的一些小型“濒海战斗舰”,如挪威的260吨“盾牌星座”级导弹快速巡逻艇和瑞典的600 吨“维斯比”级隐形轻护卫舰。   (2)、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在设计上的侧重点   数量愈来愈多海岸防御让“濒海战斗舰”设计者头痛。除了水雷和反舰导弹外,也有自杀式攻击小艇和飞机的威胁。另外的迫近威胁是更快的、聪明的和低廉的自导引鱼雷,还有能被放置水面下而且依靠指令启动的水雷。如果“濒海战斗舰”足够接近海岸,“濒海战斗舰”也必须提防火炮、火箭、机枪和RPG火力。不仅“濒海战斗舰”必须能够抵抗所有的这些威胁,还必须在它被击中之前能够及时发现任何攻击并且有效阻止和反击。所有这些使用很少的全体人员,每件事物将会仰赖技术。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可能建造多达60艘。   (3)、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计划进展   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目前处于初期开发阶段,据美国《每日防务》2003年7月18日报道,美国海军授予通用公司-巴斯(Bath)钢铁厂、洛克希德·马丁海军电子&侦测系统/水面系统公司和雷声综合防卫系统公司分别领导的团队履行高速“濒海战斗舰”初步设计合同。   洛克希德·马丁海军电子&侦测系统/水面系统公司领导的团队方案是“海刃”半滑行单体设计。通用公司-巴斯(Bath)钢铁厂领导的团队方案是三体船型设计。雷声公司领导的团队方案是以挪威“盾牌星座”级导弹快速巡逻艇为基础的复合船体表面效应船设计。   最近的进展是,美国海军2004年5月27日宣布分别授予通用动力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约7800万美元和4600万美元的合同,要求它们对未来濒海战斗舰(LCS)进行最终系统设计。根据合同,海军可能让这两家公司在2005至2009年间各制造两艘原型舰,总价值约为9.5亿美元。参加竞标的雷声公司设计方案已被否决。美国海军对战斗舰性能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航速40节以上,航程不低于3500英里,能够携带有人或无人驾驶飞行器以及小型海上运输工具。   现在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水翼型表面效应船设计的研究工作,有可能获得更快的航速,在最重要的设计要求近海浅滩和礁石众多以及狭窄、较浅水域环境适应能力方面也将会展现出新的特色和优异性能。   美国海军期待度过下十年,用优先少量建造的“濒海战斗舰”作实验。美国海军计划花费120亿美元采购50到60艘战斗舰。首艘战斗舰可能于2007年形成作战能力。“濒海战斗舰”将会面对新形态的战斗,美国海军认为,一些被美国视为敌对国家或有威胁国家,长期以来已经建造数以百计小型的海岸攻击艇,携带水雷、导弹、鱼雷和机枪。   世界各国正在发展的“濒海战斗舰”将会利用新一代船体线型,而且定制、模块化作战系统设计将会使“濒海战斗舰”能够有效的在沿海地区防御和作战,包括应付水雷、快速的群集小艇和潜艇等诸多威胁,在任何环境根本上确保海上通道。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