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空战实践证明,谁能抢先增强航空兵战斗实力,谁就能获得胜利。如果一个国家仅拥有重型歼击机,虽然能高效执行较为广泛的战斗任务,但也有护航要求高、批量生产能力低、造价较高等非常明显的致命缺点,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事,很难在急需时刻得到必要数量的补充,即使经济上最发达的美国也无法保障在战争时刻迅速部署需要数量的战机。如果战争短期内无法结束,持久发展,先进战机战时动员生产能力将对战争胜负起着非常关键的战役作用。 美国空军原计划在2012年前采购339架第5代歼击机F-22A“猛禽”,由于造价过高(1亿美元左右)而缩减为190架,但在近期内形成战斗力不成问题,而俄罗斯第5代歼击机的研制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制约而进展缓慢,到2012年前不会装备部队,即使增加预算支出规模,争取到更多的研制资金,加快研制步伐,也不会在2010年前形成战斗力,预计生产数量也相对较少。因此,为保障在任何规模战争中高强度空战对现代化战机的需求,俄空军一直计划装备一些轻型歼击机,保障航空工业企业在战时能迅速、大量生产各种“动员”飞机,创造21世纪的米格-21歼击机神话。 现代化轻型歼击机的战斗性能只是略逊于苏-27、F-15、F/A-18E/F等重型主力歼击机,最小尺寸的轻型舰载歼击机的量产可使舰载战机数量成倍增加,迅速提升航母舰载航空兵的战斗实力,而且,轻型歼击机的出口潜力也比较大。当今世界,仅有俄罗斯、美国、印度、以色列、沙特、日本等个别国家拥有苏-27或F-15级别的重型歼击机,数十个国家拥有米格-29、F-16、F/A-18、“幻影-2000”等第4代轻型歼击机,事实上,这些飞机的标准起飞重量如今已经超过了15吨,严格地说,不能再称之为“轻型歼击机”了,EF2000欧洲战机、“阵风”、F-2等最新型战机更不能称为“轻型歼击机”,况且其造价较高(6000万-1亿美元),许多国家无力采购。 在上述背景下,印度、德国、韩国等积极寻求世界航空市场地位的一些国家,开始研制较轻(10-12吨)、较廉价的现代化战机,主要用于出口,不过,通过对这些国家研制中的战机技术性能的分析,可以认为,在战斗能力上,它们与俄罗斯、欧洲、美国研制的现代化歼击机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由于经济因素和保密要求,俄罗斯在轻型歼击机研制方面的情况一直不是很明朗,反反复复,特别是苏霍伊公司C-54系列轻型多功能歼击机的研制进展情况,一直是个谜。 1990年,苏霍伊公司开始进行C-54/55/56系列战斗教练机、歼击机的研制。根据最初的设计,C-54为轻型单发教练战斗机,C-55为轻型单发出口型歼击机,C-56为轻型单发出口型舰载歼击机,最初目的是为苏联空军培训歼击机飞行员,同时用于出口赚汇。设计技术参数为:翼展9.08米,长12.3米,高4.47米,翼面积26.42平方米,空重479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9410公斤,最大降落重量7130公斤,最大速度1650公里/小时,低空实际航程820公里,高空航程2000公里,实际升限18000米,起飞滑跑距离360米,着陆滑跑距离500米。 随着研制的不断深入,C-54系列飞机充分借鉴了苏-27歼击机研制中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随后采纳了苏-27家族中苏-33、苏-33КУБ、苏-35改进型歼击机在空气动力学、电子学、发动机制造、机载系统等领域的成果,开始从战斗教练机向完全、真正的战斗机转变,到1999年,研制工作进入实质阶段,从战机模型及有限的技术性能数据上看,C-54在基本战术技术性能上已经不逊于苏-27,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苏-27,而它的重量和造价则减少了1倍。 C-54项目从最初设计研制开始,就充分考虑到了轻型舰载歼击机C-56的特殊要求,安装可折叠式机翼以提高舰载能力,同时装配拦阻钩和防锈蚀设备,根据C-56的技术设计方案,可以保障航母舰载机容量增加1-2倍,极大地提高了舰载机群的战斗效率,保障在与敌方航母战斗群的对抗中获胜。 根据俄“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的要求,苏霍伊公司确定了C-56歼击机的性能参数。如果舰载机降落重量低于7吨,在航母上飞机着陆拦阻装置的作用下,按照惯性继续高速滑行的飞机在制动时会出现极度过载情况,极有可能导致飞机损毁或飞行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因此,C-56的起飞和降落重量都有所增加,在携载两枚中程空空导弹和两枚近程格斗导弹的标准武器配备情况下的起飞重量为12吨,高于最新型米格-21战机8-9吨的标准起飞重量,降落重量也有明显增加。 C-54/55/56轻型多功能歼击机的空气动力配置与苏-33歼击机比较相似,采用全动前、后尾翼、相对加长的梯形机翼、双垂直安定面尾翼等,但也有明显的区别,与最新改进型苏-33КУБ不同,新型轻型歼击机航空动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完善,可适应机翼能极大地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同时完善了飞机垂直安定面和机身下部导流片的机动性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C-56将是世界上配置最紧凑的飞机,由于采用机翼双层折叠技术,机翼能向机身折叠。另外,C-56采用独特的“屈膝式”起落架,前支柱向前弯曲,后支柱向后弯曲,飞机能在起落架半收起状态下被拦阻绳固定,这样,设计高度4.47米的飞机停放高度仅为3米,加上本来就较小的尺寸,从而能保障对航母舰载歼击机重新部署,在机库与起飞甲板间腾出一个轻型甲板,使舰载机的数量增加1-2倍。 苏霍伊公司在研制C-54/55/56轻型多功能歼击机时,与美国第5代歼击机F-22和JSF联合攻击战机不同,没有提出较多战斗任务的要求。与美军飞机武器装备携载方式不同,C-54系列飞机仅使用外挂携载武器,与机身共轭,同时减少飞机部件、天线、紧固件的数量,使用雷达吸波涂层和防辐射材料,保障飞机具有较高的雷达隐形性能。在C-55轻型出口型双座歼击机上,飞行员座椅横向配置方式与苏-24、苏-27ИБ、苏-ЗЗКУБ战机上的一样,可以降低飞行时对飞行员间协同配合能力的要求,减小飞行员操作和培训难度。尽管飞机尺寸较小,两张座椅间仍然保持了相当的间隔,不低于苏-24轰炸机座椅间隔水平。 C-54装配一台带重力矢量控制系统的AL-31发动机,保障正常起飞重量下的高推重比,可以达到超音速巡航速度,还有可能装配更先进的AL-41或P-79型发动机。C-54内油箱载油量4500公斤,而重量是其2倍的F-15C歼击机载油量仅为6100公斤。现代化的发动机、较大的载油量及完善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可以保障飞机航程从2000公里增加到4000公里,而F-15的航程在没有外挂油箱的情况下仅为2000公里。 C-54轻型多功能歼击机计划装备最现代化的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机载雷达辐射透明整流罩直径与苏-27型机载整流罩直径相当,从而能够安装功率相当强大的相控阵天线雷达,保障较远的空中目标发现距离,优于F-16C或JSF战机机载雷达性能。另外,还将装配新型光电系统、夜视系统,保障飞机既能远距离攻击空中目标,也能高效轰炸地面和水面目标。 与俄罗斯研制中的其它歼击机一样,C-54系列歼击机将安装强大的机载计算系统,使用俄国产处理器,快速运算能力可达每秒种数百亿次。座舱内装备现代化的信息指挥系统,视野开阔,使用14-15寸的多功能彩色显示器,还计划安装根据K-36改进的完善型弹射座椅,为飞行员配备新型防过载飞行服和氧气系统,保障飞行员在最大过载指数为10-12的情况下仍然能实施机动空战,重量较轻的新型飞行头盔也将配置新型显示器。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政领导决定继续研制C-54系列轻型多功能歼击机,具体研制工作于1991年12月开始,1993年冬,俄印就C-54项目联合研制问题进行了谈判,准备替换印空军米格-21歼击机,因印方决定对现役米格-21作部分改进、部分自然退役的处理,双方未能达成协议。1998年有传言称,C-54项目因为与米格-29M(米格-33)项目重复,前景不大而被放弃。1999年5月底,苏霍伊公司宣称C-54将是公司在苏-32MF项目后的重点研制项目,1999年10月13日,公司总经理波戈相宣布,C-54系列新型轻型歼击机设计阶段的研制工作已经结束,准备进行生产试验阶段,他没有透露新型飞机的具体战术技术性能,只是表示新型飞机在机动性能上达到了第4代战机的水平,研制过程中充分借鉴了苏-27家族战机的研制和改进经验。 近年来,C-54系列轻型歼击机的研制情况不详,相信还在研制之中。据悉,苏霍伊公司曾向印度海军推荐C-56舰载歼击机,作为即将在改进后交付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上的舰载机型,可能是由于研制进展缓慢,在同米格-29K舰载歼击机的竞争中落败。苏霍伊公司还希望C-56新型舰载歼击机能成为印度正在自行研制的“防空舰”航母的一个理想选择。同时,俄空军也需要装备这种轻型、廉价的新型歼击机,以期在短期内增强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战斗力,巩固俄在国际航空市场上的地位。(高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