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隨著新世紀的來臨,在二十一世紀的時代,人類所追求莫過於世界的 和平。然而,世界的和平真能如我們所願,出現在本世紀裏,實在令 人感到憂心和懷疑。我們從以巴之間關係惡化、英美聯軍轟炸伊拉克, 世界各地的軍事衝突,似乎仍究無法避免戰爭。現今,台灣海峽的局 勢仍處於緊張對立,隨時有爆發武力衝突的可能性,尤其在1996年中 共台海水域的飛彈演習,美國部署航艦戰鬥群回應,促使中共積極向 俄羅斯冾購現代級驅逐艦及Kilo級潛艦,並將耗費鉅資購置的武器裝 備,佈署在東、北海艦隊來看。由此看來,中共於新世紀起全面提昇 近海綜合作戰能力,企圖有效遏制與打贏高科技的局部性的戰爭(>1), 並更進一步計畫朝向遠洋海軍發展而努力。如何強化本軍的水面作戰 能力,以應付未來敵人自海面上的攻擊,須要大家一齊共同商討剋敵 對策。 貳、現代級驅逐艦的沿革 一、驅逐艦的使命 驅逐艦(DD)排水量自二千噸至八千噸不等,速率卅節以上。主要 任務為反潛,亦可擔任哨戒、護航、艦砲支援、搜救、防空、或 反水面艦作戰等任務,具有多項功能,裝備有反潛、防空等武器 及其偵測與射控,為艦隊中任務最繁多的艦船。現今驅逐艦亦裝 攻船飛彈及點防禦防空飛彈,稱導彈驅逐艦(DDG),配屬戰鬥特遣 部隊擔任空管及防空等任務,配有直升機,亦有一般驅逐艦反潛 能力及其他性能,使其具對水面作戰三種能力。另外直昇機驅逐 艦(DDH),裝有大型直昇機二至三架。其主要任務為反潛、攻船船 及有限度之反飛彈作戰能力(>2)。 二、現代級的造艦構想 1970初蘇聯當局要求發展一種排水量在5000噸以上的飛彈火砲 艦,以配合海軍陸戰隊作戰。海軍趁機提出發展新一代的驅逐艦, 以執行支援海軍陸戰隊、保護己方艦艇和運輸船免遭敵方飛機和 快艇襲擊,並消滅敵方水面艦艇的任務。現代級原來的設計需求 是改良自1970~1971期間的TTZ規格的登陸作戰輔助艦,武器裝 備為3門單管砲,SA-N-4對空飛彈系統和火箭發射系統,經回報 分析和修改,1974年開始詳細設計,1975年5月7日,956型飛 彈驅逐艦的設計工作在總體設計師伊.魯比斯的領導下由北方設 計局完成,並交由聖彼得堡北方造船廠(Northern Yard)「原名為 列寧格勒日丹諾夫造船廠(Z hdanov Yard)」開工建造。其首艦「現 代」號於1978年11月1下水,於1980年12月25日完工正式編 入北方艦隊服役,其中峻工的有19艘。作為取代克瑞斯塔(Kresta) 級巡洋艦的新一代主力戰艦,根據俄羅斯國防部1994年宣佈的 「海軍10年發展規畫(1995~2005)」,到2000年時將以現代級驅 逐艦、勇敢(Udaloy)級反潛驅逐艦和光榮(Slava)級巡洋艦構成其 遠洋艦隊的核心(>3)。 三、艦體結構(>4) 現代級的艦橋低矮,艦艏部乾舷較高,以改善風浪時航行性能。 兩舷從艉部到艦橋前方附近有明顯的折角線,艦艉為方形。 採用小長寬比的短肥艦型,水線面係數較大,艦體較寬。使最 高航速受到影響,但增加了艦艇的適航性。 艦體採用了高強度鋼料,全艦由15道橫隔壁分隔為16個水密 艙段,可保證任意相鄰的三個艙進水而不會翻沈。每個艙段和 重要部位都設置有多種消防設備,用於消除火災,並設置有專 門的損管部門;重要艙門可密>,使全艦具有良好的損害管制 及核生化防護能力。 直升機庫設置在艦身中後部,而不是在艉部,成為該艦最明顯 特徵。 藉著將上層建築分為前後兩個部份配置、採用耐腐蝕鋁合金建 造部份上層結構、設置龍骨和減搖鰭等措施,提高了穩定性和 耐波性。 該艦繼承了俄國人在艦艇設計上的傳統,將雷達、天線、飛彈、 火砲等設備由底向上一級級地「堆積」在甲板上,呈現金字塔 型配置,使整個軍艦外型上來看顯得很多稜角。 為適應遠洋航行,平均居住面積為軍官5平方公尺,士官3平 方公尺 ,水兵2平方公尺 。艦內設有空調和通風系統 ,對改 善艙內環境有很大助益。 四、性能諸元(>5) 排水量為6500/7940噸。 尺寸為156.5公尺*1.72公尺*5.96公尺; 主機:四部鍋爐(KVN),兩部蒸汽機((GTZA-674),99500馬 力,雙軸。 速率距離:速率30節可航行2400海浬,20節(6500海浬),14 節(14000海浬)。 人員:296(含25官員)。 一三0公厘艦砲 AK-130為改良帶有射控系統的94式雙管130火砲,1980年代 末期,增加了雷射測距儀,其雷達可在75公里遠處追蹤TU-16 轟炸機一類的目標。現代級的主甲板上裝置於艦艏艦艉各1門 AK-130公厘艦砲,射速35~45發/分鐘,射程30公里,可攜帶 500發彈量。 AK-630六管30公厘機砲 艦上裝有4座AK-630型六管30公厘全自動快砲,艦橋前面兩 側各有1座,艦艉機庫兩側各有1座。採用彈鏈供彈。彈量8000 發射程3000發/分鐘 ,射程4000~5000公尺, AK-630具有體 積小、重量輕、設計精度高等特點,整個火砲系統重量僅1000 公斤。 防空飛彈系統(>6) SA-N-7是北約賦予的代號,在俄軍內部系統編號為BUK-1K「颶 風」。現代級上共有兩座此型飛彈發射器,採一前一後配置 , 每個發射器的彈藥庫中有22枚備用飛彈,其內部化號為9M38、 該飛彈採用單式發射器,具備快速再裝填能力,所以即使在> 有採用垂直發射方式的情況下 ,仍具有很高的射速。 SA-N-17防空飛彈俄軍內部標號為BUK-2K「烏拉爾」,其作用距 離120公里,能在方位角60度、高度角-5度~85度範圍內跟蹤 目標,可同時追蹤10個目標並攻擊其中的4個,其整體性能較 以往提高了5倍。飛彈最大速度為4馬赫,機動過載30G ,彈 長5.5公尺,彈徑0.4公尺,發射重量710~720公斤。飛彈能 攻擊10~24000公尺高度上飛行的攻船飛彈。採用雷達近發射引 信和觸發引信起爆 ,最大有效射程40~50公里。此外,SA-N-7 的發射裝置可與SA-N-17飛彈通用。 電子反制 現代級上還裝有8座PK-10型10管干擾火箭發射裝置和2座 PK-2干擾絲發射器,以及2部「鐘罩」 (Bell Shroud )和2 部「矮鐘」(Bell Squat)電子干擾設備,可有效干擾和欺騙來 襲飛彈。 反潛武器 二座雙聯裝533公厘兩用魚雷發射管、二座六管RBU-1000反潛 火箭發射器,彈頭重55KG,可攜帶120枚火箭,以反制魚雷。 水雷 水雷佈雷軌道,可載有40枚水雷。 平面搜索雷達 採用I波段的棕櫚葉(Palm Frond)對海搜索雷達2部; 射控雷達 6部前圓頂(Front Dome)雷達指>SA-N-7或SA-N-17使用F波 段;1部用於指>AK-130的雷達(Kite Screech)使用H/I/K波 段;2部用於指>AK-630快砲的椴木槌(Bass Tilt)雷達,H/I 波段。1部MR-184射控雷達系統包括雷射測距儀與自動追蹤單 元。1部3M80/82的射控雷達為「樂台」(Band Station)雷達, 負責追蹤飛彈並修正導引系統。 對空搜索雷達 採用D/E波段的頂板(Top Plate)3D對空搜索雷達; 敵我識別儀 鹽罐(Salt Pot) A和B.高桿(High Pole)A和B,長頭(Long Head),從第6艘艦開始,使用「高桿B」或「長頭」敵我識別 儀。 導航雷達 2部燈泡(Light Bulb)戰術空中導航雷達(TACAN)。 聲納 「公牛角」(Bull Horn)和「鯨舌」(Whale Tongue)中頻艦體聲 納,負責反潛作戰時主動搜索和攻擊。 戰鬥資料系統:Sapfir-U 攻船飛彈(>7) 3M80/82是由1951年11月1日成立,為現代級956型艦的主 要武裝,配備於艦橋左右兩舷的SS-N-22超音速攻船飛彈。俄 軍內部編號為3M80「蚊子」(Moskit)北約稱之為「日灸」的 飛彈系統,3M80彈長9.385公尺,彈徑(尾翼折疊)1.30 公 尺,翼展2.10公尺,發射重量3950公斤,最大射程110公里 (60海浬),能夠在掠海高度上以2.8倍音速飛行,彈頭為200 千噸當量核彈頭或300公斤炸藥。1990年從第15艦開始,採 用經過性能提升射程達160公里的SS-N-22A飛彈,這種發彈的 俄軍內部編號為3M82。新一代的飛彈編號為3M90,西方則稱為 SS-CX-5,其體積和發射重量均小於3M80。其裝設的位置將取 消了設置在艦艉的雙聯裝130公厘艦砲,改為先進的攻船飛彈 垂直發射系統,一艘現代Ⅱ級可同時攜帶24枚3M90飛彈,在 超音速飛行狀態下最大射程達1500公里以上,主要執行對縱深 目標的打擊任務。 反潛直升機 KA28具有2(Klimo TV3-117)渦輪引擎,2190匹軸馬力。重量 約25000磅,最大航速155哩/小時,飛行半徑124哩。電子裝 備360度雷達、浸水式吊放聲納、聲納浮標、電子支援裝備、 敵我識別儀。可配載武器為魚雷、深水炸彈、水雷(>8)。 參、中共購置現代級軍艦的探討 一、嚇阻美國干預台海局勢 中共鑑於1995與96年兩舉行對台軍事演習中,均遭致美國軍事 介入草草收場;乃謀發展「抗美」與「打台」併舉之戰略作為。 俄羅斯已在1999年12月25日移交一艘「現代級 (Sovremenny-class)」驅逐艦予中共,再加上運交中共的反潛直 昇機和以色列在一架俄製伊留申運輸機上安裝的空中預警系統, 這艘俄製驅逐艦可能開始改變台灣海峽的戰略均勢。在1999年 10月28日參議院的提名認可聽證會中,可望出任美國駐北京大 使的退役海軍上將普呂厄(今年元旦已赴任),曾經規避此型驅逐 艦配備的「日灸(SS-N-22)」飛彈是否將安裝核子彈頭的問題;但 他坦承,中共海軍增添此一驅逐艦,美國和台灣的部隊都必須「調 整他們的戰術考>」。部分武器專家認為,這艘驅逐艦也許會讓美 國在回應中共的攻擊時有所遲疑(>9)。 二、強化水面打擊力 長期以來,中共海軍兵力組成除少數大型艦艇外,餘均屬小型艦 艇,並不適合遠洋作戰。因此,「走不遠、打不久」就成為中共走 向遠洋的最大障礙。為克服此缺陷並建構遠洋作戰所需兵力,中 共海軍自一九八0年代起即自力設計與建造新式水面艦艇,並逐 漸有大型化趨勢。目前已完成了兩種改良型驅逐艦(旅大型二型與 三型)、一種全新型驅逐艦(旅滬級)、一種改良型巡防艦(江滬級 二型)以及兩種全新型巡防艦(江滬級三型與江衛級)。這些艦艇部 分引進並採用西方科技產品,與舊式艦艇比較,無論在防空、反 潛、反飛彈、電子作戰與指管通情能力上,均有明顯地進步(>10)。 三、建立航空母艦戰鬥群 建立一支以航艦為核心的機動打擊部隊,是中共海軍建軍的終極 目標。早在一九八0年代初期,中共海軍即對航艦產生了濃厚興 趣。一九九二,年中共與烏克蘭洽談瓦雅哥號(Varyag)航艦交易 事宜,後因價格與付款方式發歧見而未成交,但中共建立航艦作 戰兵力的決心未曾稍減。在對外洽迭遭挫折後,中共決定自行研 製。根據美國海軍情報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共由俄羅斯購入現代 級(Sovermenny)驅逐艦兩艘,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中共未來 極有可能向俄羅斯增購該型艦艇四至八艘。這些作為均係中共計 畫性為建立航母戰鬥群鋪路,一旦計畫完成後,中共海軍將成為 一支具遠洋作戰能力的海上武力(>11)。 四、武力心理戰 中共購置的現代級驅逐艦由於裝載超音速掠海飛行攻船飛彈,對 於防衛海上的本軍而言,必須隨時隨地提高警覺,以防止中共利 用其超視距作戰方式,在海上實施突發性的攻擊行動。 五、研究和發展 中共為了使自己的國防科技有所突破,一方面向俄羅斯採購新型 的潛艦、驅逐艦、攻船飛彈、直升機,並以這些科技為基礎研發 新的武器及裝備。如中共在1960年代末仿製SS-N-2,並在這飛 彈的基礎上研發出「上游」和「海鷹」系列飛彈。另一方面將這 些武器出售中東地區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使自己有充足的研究 經費,同時更可瞭解這些武器的實戰經驗。 肆、高科技武器的運用 中共所購買「956E」型的現代級驅逐艦,編號為「136」及「137」。 最主要的任務乃是從事水面作戰,即是運用驅逐艦上艦砲、飛彈對我 水面目標予以攻擊、摧毀,或攔截我艦隊、破壞航運、封鎖港口、以 及對我實施岸轟、或支援兩棲登陸作戰。其它在電子作戰、反潛作戰 上也結合最新科技,針對現代級驅逐艦高科技的武器運用,分析如下: 一、支援火力強,射速高 AK-130公厘可進行全自動、半自動或手動射擊,具有射速高,火 力密度強、射程遠、可靠性佳、操作簡單等特點。砲彈重33.4公 斤 ,無論對陸地、水面或空中目標都具有很強的殺傷力。AK-130 還可使用雷射或紅外線導引砲彈,可用來支援岸轟及水面作戰。 二、超音速飛行、反制難 日灸「SS-N-22」攻船飛彈,超音速飛行具有反制能力,近迫武器 是否能在短時間內將其摧毀實屬困難,如能在短距離摧毀,其彈 頭的爆炸及衝撞也將照成人員及艦體的損傷,檢視飛彈之作戰運 用階段如下(>12): 目標搜索階段-飛彈發射前,敵方使用雷達或其他輔助手段搜索 所欲攻擊目標。雖然在956或956A上>有裝置衛星通訊天線的 跡象,但中共在九五計劃中投入數百億人民幣,建立一套以空 間衛星為核心的指管通系統,以因應在廿一世紀中共現代化作 戰的需求,其中與情報收集有關的包括了佈置一組在同步衛星 軌道上高能紅外線遙感衛星,配合地面超越地平線偵測雷達, 構成長程導彈預警系統之核心(>13)。 目標追蹤階段-敵方對搜索獲得之目標,繼續追蹤,並將追蹤之 參數,輸入處理系統,以計算飛行之航道,然後發射飛彈,攻 擊目標。3M80/82的導引方式是慣性中途導引加主動/被動尋標 器終端導引,由於飛彈的射程為110~160公里,其目標導引由 現代級上裝置的3部I波段「棕櫚葉」對海搜索雷達或裝在Ka-28 艦載直升機上的雷達確定。飛彈的飛控系統直接從艦上的射控 系統接收數據,飛彈發射後3~4秒,直接或以與發射艦中心線 成69度的折線飛向目標。由4個伺服制動尾翼進行操縱,由連 有無線電高度計(測定浪高以獲得可能的最低飛行高度 )的自 動駕駛儀控制掠海飛行彈道,巡航時距海面20公尺(>14)。 終端導引階段-飛彈至終端階段-飛彈至終端階段,開啟其本身 之雷達尋標器或紅外線(或光電尋標裝置),以導引飛彈歸向, 而命中目標。3M80/82的主動雷達尋標器是道合成孔徑(ISAR) 雷達,但飛彈本身並>有完全處理尋標器所獲得大量資訊的能 力,因此飛彈與艦載射控系統期間利用資料鏈互相傳遞。現代 級採用這種方法就可以從美國航艦戰鬥群中選擇攻擊目標,而 且即使在飛彈與發射母艦失去聯繫的情況下仍可選擇目標,現 代級上配備的一對「燈泡」雷達可充當資料鏈(data link)使 用,在進行攻船任務時,可同時控制兩枚3M80/82攻擊兩個不 同的目標。在>有資料鏈的情況下可按預編程序攻擊目標。終 端飛行時速可高達2,800公里。並可更換主發動機的可儲存液 體燃料。能夠在低高度以2.5倍音速飛行(攻擊時4.5馬赫), 其速度和終端掠海飛行彈道讓神盾系統發現飛彈後反應時間大 幅縮短,使飛彈在距離目標艦約18~27公里、離命中目標艦僅 25~35秒時才會被發現。其反應和攻擊的時間僅為10秒左右, 其尋標器在距離目標5~7公里的終端彈道開機,終端彈道降低 到7公尺,除採用主動雷達模式外,還可根據目標的雷達輻射 採用全被動模式和主/被動雷達的組合導引模式。3M80/82在距 目標最後幾公里時可以10~15G過載進行蛇行機動,進一步提高 對抗艦載反攻船防禦武器系統的能力(>15)。 三、近中程防空、反應快 防空飛彈 SA-N-7是一種全天候、中程、中低空防空飛彈系統。9M38飛彈 速度2~3馬赫,機動過載可達23G ,發射重量690公斤,彈長 5.6公尺,彈徑0.4公尺,翼展0.86公尺,彈頭重70公斤。 戰備狀態下系統反應時間16~19秒,發射間隔5秒。單發殺傷 概率為0.7~0.9 ,兩發齊射對飛機的殺傷概率為0.81~0.96, 對攻船飛彈目標的殺傷概率為0.43~0.86。飛彈能攻擊 15~15000公尺高度上飛行的飛機,10~10000公尺高度上飛行的 攻船飛彈。射程為3.5~25公里,採用非觸發式引信。動力裝置 為固態火箭發動機。9M38飛彈還具有紅外線終端導引功能,在 現代級上裝置的大型光電追蹤器和雷射測距儀,也顯示該飛彈 系統能夠在極為惡劣的電子環境下作戰(>16)。 火砲 AK-630近砲武器,其砲座與射控雷達分離,在駕駛台左右兩舷 各有一座,飛行甲板左右兩側亦各一座,主要是針對近程飛彈 或者是機敏炸彈實施攻擊,利用高俯仰旋迴速度及加速度,以 應付快速接近至之目標,並藉有效之彈藥(即使一發)命中,亦 可摧毀目標。 四、空中反潛力、距離遠 KA-28是俄羅斯新型的艦載直升機,可配載現代級驅逐艦上。中 共取得KA-28型直升機後,將擁有首型專用的反潛作戰直升機, 該型直升機具有自主的作戰能力。KA-28型直升機配備的浸水式 吊放聲納,特別適用於反潛作戰複雜的台灣周遭水域, 並配置 Region設計局研製的APR-3E歸向魚雷,這型魚雷的運行時間僅 有一至二分鐘,但其具有72哩/小時的高度,同時可以追蹤深度 800公尺以內的目標。 直升機反潛具有下列數項優點(>17): 具有較水面艦高5~10倍之運動力,可快速部署於威脅方位。 具有極<密之優點,潛艦對其行蹤與動態幾乎無法掌握,不受 潛艦攻擊之威脅。 可從事遠距離之偵潛與攻潛,以延伸護航支隊之偵測力與打擊 力。 具有極大之任務彈性,可肩負多重任務,如可從事反面作戰、 電子作戰、海上魚雷或水雷搜索、水面目標識別與標定、海上 垂直整補與搜救等多類型混合任務。 五、電子反制強、新裝備 電子反制係以蓄意或有計畫的利用一些主動或被動方式來發射或 再發射電磁波信號,其目的在干擾、擾亂、利用、欺騙、遮蔽或 其他削弱敵方電子系統接收之能力(>18): 機械式干擾:係被動式反制的方法。多半均採用一種可反射電磁 波的裝置,來阻撓敵雷達,如干擾彈、誘餌等。現代級上裝有 8座PK-10型10管干擾火箭發射裝置和2座PK-2干擾絲發射器。 電子干擾反制:為一種主動式反制方式。此型反制廣泛的包含了 任何可發射無線電電磁波的干擾,如點頻,帶頻,拂掠式反制: 點頻干擾:此型干擾係集中發射機的輸出頻率至非常窄小的 頻段,此一結果使干擾機之輸出功率提升至非常高的地步。 如在某頻率內集中高功率輸出,對此一頻段內操作電子裝 備,將會產生非常有效的干擾效果。 帶頻干擾:此型干擾方法採用較寬的脈波寬度,以涵蓋較大的 干擾頻率範圍。此型干擾可同時干擾數種操作頻率甚為接近 的裝備或是可自動變頻的電子裝備。由於其有較寬的頻率干 擾,故平均輸出功率不高,有時須使用多部干擾機同步操作, 以得到較佳的干擾效果。 拂掠干擾:此型干擾融合了點頻干擾及帶頻干擾的技術。其干 擾機亦可涵蓋一極寬的頻率範圍,但其工作方式係在其工作 頻率範圍內,針對一小段的頻率逐次實施干擾,並由左至右 往復實施。故拂掠干擾可擁較大的干擾頻率範圍,並兼有較 佳的干擾效果。 MP-401和MP-407電子反制系統,MP-401主要用於干擾射控 雷達,當軍艦被敵方制導雷達照射時,它能進行干擾,同時 能控制艦上的干擾火箭發射器發射干擾彈。MP-407主要用於 干擾敵方的搜索/追蹤雷達,能對敵方的雷達系統進行主動干 擾(>19)。 五、<形技術上、水下佳: 在艦艇的整體布置和外型上現代級充分考>到消除噪音措施,其 中包括在動力裝置等主要噪音源設備和艦體之間採取隔音措施, 推進器採用低噪音5葉螺旋槳,球型艦艏塗有吸音塗層,以有效 降低艦艇水下噪音,改善聲納工作環境,而在匿蹤設計上,其煙 囪內採用噴水霧方法以降低紅外線輻射的強度。除了在主船體舷 側和上層建築外壁分別採用外張和內傾方法建造外,在某些上層 建築部份還塗有數公厘厚的吸收材料,從而有效縮小敵方雷達的 探測距離。此外艦內還配備有消磁設備,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艦 艇的磁生特徵(>20)。 伍、我軍二代兵力的防護對策 自1990年代以來,中共海軍投入鉅資,以自行研究或購置的方式獲得 新型武器,其中特別是在攻船飛彈成果豐碩,目前共有海鷹系列、飛 龍系列、鷹擊系列及日灸飛彈,配備在戰艦、潛艦、海軍航空隊飛機 和海防部隊中,分別以艦射型、潛射型、空射型和海防陸射攻船飛彈 攻擊目標(>21)。本軍二代艦兵力目前部署在北、東、南及離島地區,其 中濟陽級巡防艦、成功級巡防艦及康定級巡防艦,最可能成為現代級 軍艦第一攻擊目標,面對日灸攻船飛彈的超音速攻擊,如何靈活運用 反制攻船飛彈的方法,為本軍最重要的研究課題。說到反制攻船飛彈 方式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方式稱硬殺,凡利用各種機制,對攻 船飛彈進行實質性的破壞,使得它無法傷及船體重要部位,包括對發 射平台的攻擊、反飛彈飛彈、防空砲、以及裝甲與防爆艙間。另一種 則是軟殺,乃利用干擾攻船飛彈、發射載台、與中繼導引載台的導航 尋標方面,使得飛彈無法正確命中目標。包括避免被偵測的匿蹤與欺 騙,以及被偵測後讓敵方目盲與眼花的主被動反制措施。 一、艦隊反飛彈措施: 偵測敵飛彈載台位置並予摧毀 早期發現,提前預警 利用艦載直升機在編隊受敵威脅方向進行巡邏,S-70C反 潛直昇機,運用吊放式聲納,聲標及目視等偵搜器,由艦 機資料交連系統和無線電通信獲得之目標,其偵測距離可 達110浬。 無艦載直升機時,可利用電子截收機,提出早期預警,因 此資料庫的建立,尤其現代化電子戰截收機均由微處理器 自動比對研析後再顯示預警,因此電子戰截收機內比對用 的雷達資料參數之精確度就顯得非常重要。尤其在「日灸」 攻船飛彈試射時,應加強情搜,以建立對現代級驅逐艦各 項電磁波的參數。 在電磁波發射管制之下,適時使用艦載偵搜裝備對敵加以 偵察。 摧毀敵載台 在國防政策以「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為原則的前提下, 已知敵對我具有威脅時,應以武力摧毀敵載台,實考驗指 >官下達攻擊的決心和應變的能力。雄風Ⅱ攻船飛彈,對 水面目標最大射程為80公里,飛彈攜行量八枚,為主動式 射後自飛行之中程飛彈,其發射間隔為兩秒。魚叉攻船飛 彈最大距離64.5浬,最少距離9000碼,飛彈攜行量八枚。 阻滯或干擾敵載台發射飛彈 主動電子干擾使用方式 對敵偵搜裝備實施電子反制,本軍所使用SLQ-32系列、 安裝為單一系統,迄今已與其他戰鬥系統組件結合,可 有效對付敵艦,尤其是對付高速、低飛目標。SLQ-32系 統經與戰鬥指>系統(CDS)介面處理後,看來極似艦上的 感應器,此介面能自動、瞬間過濾電戰截收信號,傳送 至戰情,提供接戰時艦隊戰術運動和選定武器參考之 用。艦艇經裝置(V)5和(V)4型後,具有主動和被動ECM 能力增加。 機械式干擾 可使用干擾火箭發射干擾絲,產生大型回波干擾混淆或 延遲敵方雷達的目標搜索。MK-36 SRBOC干擾彈發射系統 提供艦船隊具威脅之電磁波實施反制。DAGAIE MK-2可提 供對紅外線及雷達偵測進行干擾。 艦船的匿蹤設計可以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康定級軍艦 有此方面的設計。 偵獲及摧毀來襲之飛彈 發彈發射後仍持續使用電子反制及干擾火箭持續對敵雷 達實施誘鎖及替鎖。飛彈進入終端導航階段才發現的 話,這時干擾絲雖然可以製造許多假目標混淆飛彈尋標 器,但通常已經來不及遮蔽船艦,主動電磁波發射裝備 便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環,最著名的如美國 SLQ-32(V)3/4/5系統,可以分辨最小間隔0.0032秒的訊 號,並對接收到的訊息做出反應,以最短時間解決飛彈 (>23)。 發射防空飛彈攻擊來襲的目標。成功級艦的SM-1標準飛 彈,採用CAS及STIR追蹤雷達之連續波照明目標,為一 半主動歸向導引,對空射距離為1.5至2.5浬,射速約 六枚/每分鐘。康定級艦的海欉樹飛彈,可由艦橋(舵房 遙控發射),亦可由光學瞄準儀作目視瞄準,其飛行速度 1.7~2.5馬赫,射程1.2~9.4公里。 集中火力對空中目標射擊,本軍採用5吋砲、76及40 公厘快砲攻擊空中目標。於近距離處以方陣快砲實施點 防禦射擊,為攻船飛彈及空中目標之最後防禦武器,可 偵測最大距離為九千碼,雷達截面積為0.5/平方公尺, 最佳射距為一千~二千碼,射速三千發/每分鐘。 匿蹤設計對於射後不理的攻船飛彈,在這個階段也有奇 效。固然飛彈發射載台是在確定目標後才發射攻船飛 彈,但攻船飛彈的尋標器較差,並不一定就能找出匿蹤 設計的船艦,尤其在背景雜波強烈的環境,如近岸區或 天候惡劣狀況下,加上一些干擾絲,飛彈很容易迷航。 而且匿蹤設計艦隻回波小,要以各種方式欺騙飛彈尋標 器都比較容易。 適當戰術運動迴避 1982年6500噸級格蘭莫根號驅逐艦遭到MM38飛魚飛彈攻 擊,該艦適當的轉向使得被攻擊面縮小,飛彈因此飛越過 直升機甲板,而僅擊中吊架。吊掛區雖遭破壞並造成13人 陣亡,然有效的救火與損壞控制使得大火被完全撲滅,而 該艦亦在事件發生後幾小時內再度操作運轉(>24)。 二、購置及改裝整體防空飛彈系統 目前二代艦所使用的防空飛彈系統,若針對現代級的「日灸」掠 海超音速飛彈的攻擊,防護能力明顯的不足。對付掠海攻船飛彈 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加快整個防空系統的反應速度,才能分秒 必爭在緊要時刻發>作用。因此,美國海軍放棄方陣快砲,改以 ESSM與RAM兩種防空飛彈,作為近迫防空系統的主軸。由於飛彈 可以轉向,攻船飛彈的運動尚且不如高性能戰鬥機,針對飛機設 計的防空飛彈,在機動性上要攔截超音速攻船飛彈,理論上可以 辦得。 而發射方式則是另一個焦點。垂直發射飛彈在同樣裝彈量下,比 傳統飛彈發射架更省空間,且飛彈發射間隔較短,比較適合應付 飽和攻擊。但是垂直發射飛彈射出後,需要一段時間加速與轉向 俯衝,才能攻擊逼近的掠海攻船飛彈;傳統飛彈發射架卻可以立即 轉向並發射,尤其備射飛彈多的點防空飛彈,更>有區域防空飛 彈發射器需要在固定狀態下裝彈的問題。面對次音速攻船飛彈的 飽和攻擊,垂直發射飛彈的效能無疑高於發射架;但遭遇3M-80 時,垂直發射飛彈需要向飛再轉向俯衝,耗太長,尤其是神盾艦 使用的標準,縱使神盾系統早已鎖定飛彈,可是已經衝上數百公 尺高空的SM-2,可能來不及俯衝追上攻船飛彈-3M80。因此美國 選擇以發射架的RAM取代方陣快砲,作為美國船艦下一世代的貼 身保鏢(>25)。 三、強化指管通情速度 戰場狀況瞬息萬變,不為與遲疑皆足以陷軍隊於危亡。而影響指 >官決心之下達,實來自完整的情報資訊,由於資訊數位,大量 的敵情資料,必須籍由電腦加以分析、研判、處理與運用,因此 以網路為中心,已成為廿一世紀作戰方式的主流。如康定級艦上 所有偵搜系統得到資訊,都傳到TAVITAC 2000戰鬥管理系統中, TAVITAC2000系統是康定級戰情中心的大腦,擁有2部電腦主機 及多組精簡指令(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PU,是一種聯邦分散處理系統採用備份式乙太網路架 構,艦長可由6具VISTA監控台來瞭解戰況,並下達接戰指令。 四、聯合空管協同作戰 協同作戰(亦即感測器網路)使配備多種協同戰力裝備的船艦與飛 機如同統一的防空系統般,即時傳送空中目標的的火力射控雷達 波頻。協同戰力可快速融合各類載台之感測系統傳送之資料,並 形成複式目標追蹤,其精準度較僅使用單一感測器或感測器組為 高。即使感測器尚未有所反應,船艦亦可用複式追蹤,並在武器 射程範圍內攻擊來襲之攻船飛彈(>26)。協同艦上的反潛直升機S-70C 及聯合友軍的E-2C,以提早獲得預警,聯合陸上的飛彈陣地及國 人自行研發IDF戰機的空對艦雄二飛彈,及早摧毀敵人海上兵力。 五、引用無人空中載具 無人空中載具不須由飛行駕駛,故其機體較一般傳統飛機小,匿 蹤效果好且難以偵測,故不易遭擊落。此種飛機可長期滯空,突 破以往飛行員的體能限制,可等待敵方雷達開啟後,即展開快速 攻擊(>27)。同時可擔任監偵、高解析度攝影、氣象觀測與空氣採樣、 目標搜尋、目標獲得與追蹤、轟炸損害評估以電子情報蒐集等, 而且成本低廉,可快速製造。若本軍使用艦載無人載具,將提昇 監偵及打擊力(>28)。 陸、結論 現代級驅逐艦為中共接收的首型高戰力、現代化與多用途作戰艦艇, 它係反水面,防空與反潛各式武器系統的載台,儘管現代級驅逐艦主 要設計執行反水面與對岸砲轟的任務,但其可攜行中共最具威力的中 程攻船飛彈與先進的反潛直升機,同時亦強調水面與水下載台的協同 作戰的能力(>29)。本軍除了強化二代艦的防空戰力及電戰反制能力,同 時亦應儘速建立可與之抗衡現代化的水面載體,建立一支具有防禦的 海洋兵力,在從事聯合及協同作戰時,遂行精確的海上作戰任務及掌 握戰區空中優勢,以確保防衛台澎金馬的神聖使命。 |
|